雪山脚下共谱青春——记赴疆支教学生李海霞和陈安琪

 

蔚蓝的天空,广袤的沙漠,巍峨的雪山,古朴的街道,热情的维吾尔族人民这就是新疆喀什市疏勒县,去年2月,这个自然,温存,宁静的地方迎来了30个怀着支教梦想的年轻人。

转眼4个月的支教经历结束,他们又回到大学校园,继续自己的学业,回首体悟支教生活,她们显得更加成熟和谙练。我有幸在图书馆的咖啡厅里采访了437必赢会员中心赴新疆支教的学生李海霞和陈安琪。在紫色温馨的咖啡馆中,她们回忆新疆支教中的或酸或甜的点点滴滴。

困难面前坚守依旧

“第一次离开家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我们坐了3天的火车。一下车,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漫天的飞雪。李海霞带着丝丝微笑缓缓道来,眼中闪烁着怀念的温暖。中午他们到达喀什火车站,却发现无法找到交通工具进入疏勒县,一行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和行李徒步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他们支教的巴仁一中。

然而,考验才刚刚开始。2月,寒冷早已渗入南疆大地,疲惫了多天的他们忙着搭火炉、劈木柴、弄煤和打水。让这群从没接触过这些事情的年轻人手忙脚乱地干了整整一下午。而夜晚就在忙碌中悄然到来,寒冷的风肆虐着大地,被褥却是湿的,这让大家犯了愁。情急之中在与住校的学生沟通之后,她们几个挤在学生宿舍里薄薄的一层地毯上,裹着自己最厚的衣服度过了支教的第一个夜晚。被子虽然是湿的,心却暖暖的。

支教的过程中,除去生活和交流的不便外,更多的是思乡的煎熬和教学的困难。课余他们写日记,拍照片,在其中找寻简单的快乐,他们是用坚强坚定的心迎接所有的困难,他们用坚毅的面庞迎接考验。支教中的苦,不算苦。曾不只一次的问她们是否后悔,是否想过放弃,“从没有过。”两人笑得坚定从容。10人的支教团体互帮互助让他们体悟到幸福和满足,也增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她们不只一次地提到她们55女的团体生活,眼中总是闪烁着幸福的光芒。他们把所有空闲的时间装扮的充实快乐,让支教的记忆里留下温暖的回忆。生活无疑是艰苦的,他们10个人围在一起,站着轮流吃饭,用小小的锅做着10个人的饭,往往一顿午饭吃完就已经下午两三点。然而他们却不曾抱怨,即使卖菜的地方很远,即使很难适应羊肉的腥膻。他们做很多种馅的素饺子,他们尝试做蛋糕,他们在这个10个人组成的家中,体悟简单的幸福。

病痛也时时地折磨着这群年轻的支教者。说到这段经历,两个人都红了眼眶,滚烫的泪水在眼中打转却坚毅地不曾掉落。

新疆的棉籽油让许多女生肠胃不适,陈安琪也曾两次因为身体原因而昏倒,男生们则是更加体贴照顾着大家。李海霞提到陈安琪的昏倒时还是有些后怕,“我们两个站在一起吃着饭,她一下子就昏过去了,脑袋还碰到墙壁上,我当时真的是被吓得不知所措了,眼泪不住地流。”她这样说道。那天是周末,很难找到马车,他们拼命地打电话找人找车,好不容易才把陈安琪送到医院。“带队老师好几次让我提前回山东,我的情绪一下子就低迷了,特别舍不得那些孩子们,舍不得他们9个人。当我知道我可以不用山东时,我激动得难以言表,当时就狠狠地大哭了一场。一想到我不用跟他们分开了,本来七上八下的心一下子就放下了”陈安琪红着眼眶说,“我们平时很节俭,省下钱去徒步旅行,去了解新疆维吾尔文化。可是,当我从医院回来的时候,他们还给我又是买鸡又是买鱼的,让我补身体,当时真的是特别感动。”

10个人,就是一个家。简单,平实,他们一起体验做饭的快乐,一起讨论教学的兴奋,一起感受徒步旅行的幸福。一路有你相随,苦中只有甜蜜,只有温暖……

兢兢业业融化隔阂

巴仁一中的班级分为汉语能力强的和汉语能力弱的两种,前者的学生基本的汉语交流是可以进行的,后者的学生则是对汉语几乎一窍不通,这给初次支教的两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当两位支教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充满了好奇的眼神,对于这个刚刚到来的新老师,他们有无数的问题想要问,可有一个问题触动了我的心弦:“老师你什么时候走?”这是一个学生的问题。每年都会有很多的支教老师来给他们上课,一批接一批,却从没有一个真正驻足在那里。孩子们爱这些来给他们上课的老师,孩子们不希望老师走,孩子们害怕了老师离开所带来的伤痛,也许提早的知道,会有多一点的心理准备。虽然只是短短的四个月,同学们与支教老师一起共同学习。在课堂上,同学们经常会说“老师,我给你唱个歌吧。”“老师,我给你跳个舞吧。”,同学们对于老师的热情远胜过于我们这些在城市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也许是在城市里呆久了,当面对这些淳朴的孩子时,陈安琪与李海霞感动了,她们真心地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对这群孩子有所帮助。

陈安琪主要教汉语,李海霞则教汉语和英语,一个人带3个班,很不轻松。维吾尔族的孩子热情奔放,能歌善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却也避免不了课堂纪律的混乱和无序。他们上课前备课,下课后讨论,总结经验,找寻方法,提高上课的效率,收效颇丰。他们课间跟孩子们一起跳舞,跳皮筋,打羽毛球。上课实行奖惩方法,时常使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会了新知识。孩子们也用他们的小小行动来表达他们对支教老师们的喜爱。他们看过翻译成维语的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女主角楚雨荨便成了他们心中的美女标准,他们有时会拉着她们的衣角说:老师,你长的好像楚雨荨哦。”这总让支教的她们很感动。他们一些小小的举动也让她们难忘。“新疆的水果特别的好吃,他们从有杏子的时候开始就送给我们吃,我们和他们一起从青杏子吃到大大的黄杏子,特别的香甜。”陈安琪提到这一段的时候,很兴奋很幸福,我想她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

他们还时常受到学生和当地老师的邀请,去他们家中做客,去参加南疆的婚礼,去参加诺鲁孜节。

感悟经历收获成长

“回来这么久了,一直为学业忙碌,再回想起那段经历,依然记忆犹新。”李海霞这样感慨。短短的4个月,她们拍了许多照片,写下了许多感言,这些都会成为她们人生路上的财富,受用无穷。

他们620日启程离开,那天孩子们没有来送行,他们正在进行期中考试。然而,这些坚强的支教学生们却个个流泪了。本庆幸孩子们考试,不用面对离别的,然而,那一天还是哭了。李海霞说着又红了眼眶。4个月,足以让他们爱上这片干净、自然、温存的土地;也足以让他们和孩子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小小的手工帽子,小小的纪念品,孩子们、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的小小心意,让他们留下永久的回味和刻骨铭心的感动。

谈到未来,两人都打算考研,继续学习专业,丰富自己的知识,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她们曾约定一起再回喀什,再用自己的知识为南疆那片温存自然的土地做出些贡献。她们说如果有机会还会义无反顾地去支教,去奉献。当我们问到她们回来后是否感觉反差很大,是不是很多事都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她们感叹道,其实同学没有变,是她们自己变了,变得更成熟,眼界更开阔,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我想新疆一行的意义也在于此,不仅是给孩子们带来了外面的世界和知识,更是让自己学会了成长和担当。当我们最后希望她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对新疆的印象时,李海霞说:“风景美,人也美,自然,温存,宁静,不虚此行。”短短的一句话涵盖了太多的回忆,太多的美好,太多的不舍,把南疆的景,南疆的孩子们永远留在了心里……

新疆支教的路上并不通畅,她们却从没有抱怨支教的苦,她们说她们很充实,很快乐,再苦回想起来也是甜的。她们在新疆的支教生活中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孩子们的爱戴,收获了维吾尔族人们的祝福。沉浸在回忆中的她们宁静、憧憬、幸福,现在的她们自信、坚定、沉着。相信她们今后定会绽放更灿烂的人生!

(来源:发布时间:2012-12-09